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免费注册|忘记密码?

 

热搜: 南海 钓鱼岛
您的位置:首页>资讯频道>体育资讯>正文

玉器在中国文明起源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学界几乎

时间:2015/1/14    出处:-人民网-人民日报    点击:49855

分享到:


    自上而下依次为:马鬃山玉矿遗址径保尔草场发掘区,祥云县大波那墓地出土的铜杖首,故如甲木墓地出土的黄金面具。

    甘肃马鬃山玉矿遗址中国最古老的玉矿遗址

    马鬃山玉矿遗址位于甘肃肃北县,初步确定年代为战国至汉代,是中国已发现的最古老的玉矿遗存。据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业务办公室主任陈国科介绍,其中的径保尔草场玉矿遗址中,首次发现作为拣选玉料作坊的半地穴房址、玉矿周围的防御型建筑,以及地面式石围墙作坊。出土的大量玉器废料、玉料石皮等遗物,展示了当时的玉矿布局结构及生产与组织情况。这是目前唯一由采矿区、选料作坊区及防御型设施区等组成的与玉矿开采相关的聚落。

    点评:玉器在中国文明起源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学界几乎从未对玉器的产地和开采做过考古学探索,该遗址的发现将玉器来源问题提上了研究日程。遗址至少为了解青铜时代至汉代西北地区玉器工业提供了线索,也为中国文明起源研究提供了新材料。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信立祥

    云南祥云县大波那墓地构建洱海地区考古学文化序列

    该遗址位于云南祥云县。据云南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馆员闵锐介绍,考古工作者发掘了干栏式建筑遗迹,首次发现了云南地区的多人二次合葬墓。发掘出土的280余件(套)各种材质的遗物中,鹰形铜钺、圈足铜杯及铜杖首等器物最具特色。双耳罐和三叉格式铜剑则与北方地区有紧密的联系,说明南、北方文化曾在此碰撞、交融。

    点评:该墓地的发现,填补了学术空白,在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上十分重要。同时也提出了诸多问题,如此次发掘的东、西两区,东区为墓葬区,西区为居址区,墓葬区和居址区之间是何关系?大波那墓地出土的不少遗物与周边石棺葬出土的遗物有许多相似的因素,这一墓地和滇西流行的“石棺葬”文化之间是什么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庆柱

    西藏故如甲木墓地和曲踏墓地复原象雄王国的强盛文明

    两处遗址都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仝涛介绍,曲踏墓地发现一枚天珠,这在西藏西部系首次;故如甲木墓地出土了黄金面具。两个墓地年代相同,地域接近,都流行深埋,采用侧身屈肢葬式,使用形制相同的箱式木棺、陶器等,出土遗物中的铜镜、木梳、玻璃珠等表现出多种文化因素。可推论,在象雄时期,这里就与新疆,甚至中亚、印度发生了文化交流。

    点评:此次考古发掘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个:首先,被藏族视为神圣之物的“天珠”首次在考古发掘中出土。其次,曲踏墓地的墓葬形制,与阿里地区看到的窑洞式建筑十分相似,表明这些墓室很大程度上是仿造生前所居住的窑洞而造的。第三,两个墓地的发现对西藏西部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序列的建立有很重要的意义。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建林

    自上而下依次为:九原岗北朝壁画墓局部壁画,岗嘎墓地的独木棺,播州杨氏土司墓地出土的螭首金杯。

    山西九原岗北朝壁画墓重现北朝社会军事的胡汉交融

    该墓位于山西忻州市,墓道东、西、北三壁及墓室残存有大量壁画。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庆捷介绍,墓道两侧壁画从上而下,一、二层是研究北朝生活文化和军事演变轨迹的珍贵资料。三、四层是仪卫出行图,首次出现胡人形象,为研究北朝胡人在中国的活动提供了最新资料。壁画题材丰富,囊括天、地、人三大主题,展示出一种多元素、多风格的融合之态。升天图则展现了时人的生死观。甬道上方的木结构建筑壁画,首次用绘画的形式展现北朝建筑细节,为研究唐代前的木构建筑提供了珍贵资料。用土坯砌筑墓道墙,在甬道上方修建门墙的做法及墓室部分壁画残片有贴金的现象都是这座墓葬的独特之处。

    点评:魏晋南北朝是从三国薄葬风俗到唐厚葬之风兴起的重要转变时期,九原岗北朝壁画墓的发现为研究当时的埋葬习俗和制度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朱岩石

    内蒙古岗嘎墓地为探寻蒙古族源提供考古实证

    该墓地位于内蒙古陈巴尔虎旗,是呼伦贝尔草原现知规模最大的古墓群。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国祥介绍,该墓地埋葬习俗特色鲜明:墓葬多有木质葬具,且以独木棺数量最多,与文献记载中蒙古皇族使用“独木棺”的传统相符。出土遗物有桦树皮弓、箭囊、铁镞等武器或工具,以及马镫等马具,具有古代游牧民族特色。

    点评:从北朝至隋唐时期,呼伦贝尔草原上生活过众多游牧民族。由于地理等因素影响,中原地区对此并不了解。岗嘎墓地的发掘,是从考古学角度为追寻蒙古早期遗存,填补蒙古汗国之前的历史记录空白,理清从东胡到鲜卑、契丹再到蒙元室韦的关系的重要突破。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魏坚

    贵州播州杨氏土司墓地揭示西南土司制度的复杂性

    墓地位于贵州遵义市新蒲新区,此次考古发现3座杨氏墓葬。据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周必素介绍,其中一座是已发掘的唯一一座未经盗扰的杨氏墓葬,也是已知播州杨氏唯一的土坑木椁墓。出土的螭首金杯、金柄环首刀、象纽银执壶等32件金银器,为宋代金银器研究提供了可明确断代的资料。三座墓葬身份确定、世系明确,充实了杨氏土司墓葬世系,对从考古学角度阐述和研究土司制度,弥补文献不足有重要作用。

    点评:汉晋以后,西南地区几乎所有重大历史事件都围绕着当地土官或土司发生。过去学术界对西南地区土司制度研究和重视程度不够,此次播州杨氏土司家族墓地的发掘为我们深入探讨这些问题打开了局面。

【已有0位网友发表看法,点击查看】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声明: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想法,评论内容必须在5-500个字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