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免费注册|忘记密码?

 
 

热搜: 白云山 南山&
您的位置:首页>旅游频道>地方文化>正文

五指山

发布时间:2014/7/3   出处:互联网   点击:746

                                   

                             五指山 

五指山市位于海南岛中南部腹地,是海南岛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市区海拔328.5米,是海南岛海拔最高的山城。五指山周围群山环抱,森林茂密,是有名的“翡翠山城”。五指山地区冬暖夏凉,不受寒潮侵袭,也不受台风影响。由于独特的气候条件,使五指山生物种类繁多,植被分布为热带自然景观。这里山清水秀,四季如春,有“天然别墅”之称。
五指山――海南的动植物王国。其中蝴蝶是最常见的动物。由于五指山大区域的热带雨林为蝴蝶的栖息、生长和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而以五指山为中心的热带雨林山区有600多种蝴蝶,占全国蝶种的50%,其中70%为观赏性蝴蝶,具有体大、艳丽、怪异等特点。其中凤蝶、蛱蝶、粉蝶等7种还是稀有珍贵的品种,而最美丽的凤蝶科蝶种达48种,占全国总数的51%,因而蝴蝶是五指山林区景色一大点缀,只要您愿意来五指山一游,相信这些色彩斑斓,轻灵飘逸的小精灵会给你带来不少的乐趣。试想登山时始终能见到各种黄色、黑色和杂色的蝴蝶在丛林间盘旋嬉戏;爬山累了坐在花树下的青石上休息时,不时还会有蝴蝶花瓣一样飘然落在肩头,这种感觉一定会让你忘掉城市的一切烦嚣,感受到自然对你的温柔与亲切。

  现在五指山蝴蝶生态牧场初步建成,美丽的凤蝶现已在牧场里培育成功。而且牧场内大面积移植扩种寄生植物、密源泉植物和观赏性植物三大类型。现已首期培育长势优良的20个花卉品种5万株,花卉种植面积为200亩。因而走进五指山蝴蝶生态牧场,处处花朵飘香,蜂飞蝶舞,会让you真正感受这是花的海洋,蝶的世界。生态牧场计划在2006年正式向游客开放。  

  五指山峡谷漂流就如五指山的神秘一样让人向往,这里天高水长,阳光妩媚,四面青山环绕,迎面而来的是一种久违的期待―――期待惊险、刺激,期待与大自然的搏斗,期待激情的澎湃。  五指山峡谷漂流位于五指山热带雨林景区内,距五指山主峰10公里,这里的大峡谷形成年代久远,峡谷幽深,奇石林立,鬼斧神工,古桫椤――恐龙年代物种伴随你去探索神秘的生命起源。  

4.2 五指山大峡谷漂流  

  五指山漂流目前开发了“勇士探险漂”和“情侣逍遥漂”两个项目。  

  勇士探险漂长约6公里,总落差80米。整个五指山漂流水流湍急,跌宕起伏。全程有8处跌水,河道复杂,最大落差4米,途经三大险滩。大小呈“S”形的河段,乘上橡皮艇,在热带雨林、奇峰、瀑布、绝壁中激进,全身心可以感受到大地欢歌,生命的激情,体验“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旷世感觉。这段漂流行程,全程两人共漂,因为跌水多,经常有落水之险,因此更强调彼此协作的合作精神。  

  情侣逍遥漂的河段长4公里,水流平缓,两岸的田园风光为主,花红草绿,憩静的黎族村落掩映在青山翠竹之间,这一段漂流行程与“勇士探险游”相比,就像是经历了激昂而跌宕的命运交响曲之后,又享受一段舒缓浪漫的小夜曲。

5 旅游指南

5.1 交通

  公路

  海南中线一带无机场和火车站,如需乘坐飞机,可到海口美兰国际机场或三亚凤凰机场;如乘坐火车,可至海口、三亚火车站,两站现都已开通到上海南、广州、北京西的空调快速列车。  

  出租车

  五指山市区有少量出租车,起步价三元,到市区景点大概5元都可到达。  

  公交车

  五指山市区有部分公交,一般在市区行驶。市区也已开通到五指山的公交,每隔一小时发车。市区距五指山约20公里。其它县区只有为数不多的几趟公交,都只在县区主要交通要道行驶。提醒:在五指山脚下乘坐公交返回市区一定赶在下午16:30以前,否则会错过最后一班车。  

5.2 美食

  五指山市只有十多万人口,其中大部分为少数民族,以黎族居多,五指山市居民的饮食习惯深受黎族饮食习惯的影响。五指山市的居民一日三餐喜吃米饭或杂粮,喜食野味、野菜,其中以口感极佳的黎家炸鹿肉、吃法奇特的黎家灵芝山蟹为代表。红蚂蚁卵、蜂仔、木蛆等这些在常人看来无法食用的东西,在五指山的黎族居民手中却变成了美味佳肴。  

  五指山物产丰富,各种野味野菜应有尽有,如淡水石鲮鱼、五指山福寿鱼、鳗鲡、五指山蚂蚁鸡、五脚猪、鹿肉、革命菜、雷公孙等,用它们制成的一道道可口菜品,味道非凡。野味十足的菜品,配着以竹筒为酒器的正宗山兰酒,赏着五指山的美景,实乃人生一大乐事。

6 历史文化

6.1 历史

  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筹备委员会,选举王国兴等35人为筹委人委员,通过了成立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工作草案。同年6月25日,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乐东县抱由镇举行,会议讨论通过了《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条例》,选举王国兴等21人为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成员,王国兴(黎族)当选为主席,7月1日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成立。自治区成立初期,直辖白沙、保亭、乐东、琼中、东方5个县。  

  1953年7月自治区首府从抱由镇迁到保亭县冲山镇(今五指山市冲山镇),1954年1月将原属海南行政区的崖县、陵水两县划归自治区管辖,范围扩大到7个县。1955年10月,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通什镇召开,会议根据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宣布将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改为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并将自治区人民政府改为自治州人民委员会。会议选举王国兴(黎族)为州长,林岳川(黎族)为副州长。

  1958年11月,根据中共广东省委的决定,撤销中共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州委,州人民委员会迁到海口与海南行政公署合署办公。1961年1月,经中共广东省委批准,恢复自治州原办事机构,并于1962年3月迁回到通什镇办公(今五指山市)。1961年新成立的昌江县划归自治州管辖,这一时期,自治州下辖8个县。1966年下半年,自治州开展“文化大革命”。1984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崖县撤县成立三亚市(县级),1986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通什市成立(县级),至此,自治州共管辖7县2市,继续享受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优惠待遇[1]。1987年12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决定,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同时撤销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  

  2001年7月该市由通什市更名为五指山市。下辖冲山镇、南圣镇、毛阳镇、番阳镇、水满乡、畅好乡和毛道乡7个乡镇。  

  经海南省政府批准,2012年6月15日上午,五指山市冲山镇正式更名为通什镇。

6.2 文化

  黎族纹身习俗

  纹身,黎语叫“打登”,亦叫“模欧”。海南汉语叫“绣面”或“书面”。西文则叫“打都”,是黎家人的一种传统习俗。  黎家人纹身习俗,自古以来都有定制,因为他们把纹身看成民族的标志。如果生时不纹身绣面纹上本家或本支系的特定标志,死后则祖先因子孙繁多,难以遍观尽袒。倘若“祖宗不认其为子孙,则永为野鬼”。再则,在上古时代,种族之间常发生互相残杀的悲剧,把俘虏妇女作为战利品。由于种种原因,妇女将成年时,务必进行纹身,易于辨识,亦藉免为俘虏。所以,“黎家男女周岁即纹其身”。 

  跳竹竿

  “跳竹竿”是黎族最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间舞蹈之一,也叫“打竹舞”。每逢过年过节,黎族同胞便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欢聚在广场上,跳起“打竹舞”来。跳竹竿时,8根长竹竿平行排放成四行,竹竿一开一合,随着音乐鼓点的节奏,不断地变换着图案,4-8名男女青年随着或快或慢的节奏,在交叉的竹竿中,灵巧、机智、自由地跳跃,当竹竿分开时,双腿或单脚巧妙地落地,不等竹竿合拢又急速跃起,并不时地变换舞步做出各种优美的舞蹈动作,参加舞蹈的青年男女,一边跳舞一边由小声到大声地喊着:“哎--喂、哎--喂”,大大增添了热烈气氛。  

  苗族斗牛活动

  海南苗族的斗牛活动是在锣鼓喧天的气氛中进行的。比赛当天,各个苗家寨子精心挑选最好的牛参加比赛。斗牛场上,人山人海。男女老少穿上最考究的服装前往观看。场中央的栏杆中有几十头群众自家养的公牛,头头体壮膘肥。在开始斗架之前,牛的主人要请牛喝糯米酒,使公牛更凶狠。

7 政治经济

7.1 行政区划

  辖4个社区、16个行政村:河北东社区、河北西社区、河南东社区、河南西  ,社区、番茅村、什保村、福关村、红雅村、福利村、牙日村、应示村、番慢村、福安村、番香村、牙畜村、报龙村、太平村、什会村、番寨村、南定村。

  南圣镇

  辖6个行政村:南圣村、红合村、什兰村、牙南村、同甲村、毛祥村。

  毛阳镇

  辖13个行政村:牙合村、毛旦村、毛辉村、什稿村、毛阳村、牙力村、毛栈村、牙胡村、空联村、什益村、毛兴村、毛贵村、毛路村。

  番阳镇

  辖5个行政村:番阳村、孔首村、毛组村、布伦村、加艾村。

  畅好乡

  辖10个行政村:草办村、畅好村、番贺村、番通村、什哈村、什奋村、毛召村、什冲村、保国村、番好村。

  毛道乡

  辖4个行政村:毛道村、毛枝村、毛卓村、红运村。

  水满乡

  辖5个行政村:方龙村、新村村、水满村、毛脑村、牙排村。

7.2 经济发展

  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由2006年的6.42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5.23亿元,年均增长15.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2006年的3168万元增加到2011年的2.53亿元,年均增长51.5%。固定资产投资由2006年的1.5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6亿元,年均增长66.8%。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6年的5565元增加到2011年的138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2220元增加到2011年的4650元,年均分别增长20%和16%。三次产业结构由31.1:12.4:56.5调整为26.9:19:54.1。2008至2010年,该市连续三年获得全省市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考核三等奖,成为中部地区唯一连续三年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奖励的市县。 

  热带特色农业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积极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热带花卉、高山蔬菜、灵芝、茶叶等特色农产品产值逐年递增,特别是热带花卉实现了该市外贸出口零的突破。全市种植热带花卉1680亩、高山蔬菜2580亩、茶叶1960亩、灵芝432亩、南药30000亩;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累计发放农机购置、种粮、农资综合等优惠政策补贴共2464.52万元;发放小额贴息贷款7000万元,扶持贫困户3022户,受益群众1.8万人。此外,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五年共举办织锦、种植管理等培训班534期,培训人数4.39万人次,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2.37万人次,农民工资性、财产性收入等逐年增加。


【已有0位网友发表看法,点击查看】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声明: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想法,评论内容请控制在5-500字以内。